推薦組別 |
書名:街頭藝術浪潮:街上的美術館,一線藝術家、經紀畫廊、英倫現場 直擊訪談 |
|
藝術組 |
|
書名:街頭藝術浪潮:街上的美術館,一線藝術
家、經紀畫廊、英倫現場 直擊訪談
作者:許雯捷
出版社:原點出版
出版日期:2016/10/06
推薦人:徐珍娟 |
內容簡介、導讀:
追!趕!跑!跳!躲!整座城市,都是他們的戶外美術館。
神秘塗鴉客Banksy繪製的牆面被挖下來高價拍賣,讓塗鴉以爆炸性的方式引領風潮,一舉走進主流市場。2010年,英國首相大衛‧卡麥隆首次造訪美國,就帶著倫敦街頭藝術家Ben Eine的作品與美國總統歐巴馬交換禮物,讓Ben Eine聲名大噪,街頭藝術頻頻登上媒體,蔚為流行。泰德現代藝術館、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(MoMA)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,相繼舉辦多次街頭藝術展覽,不只學者與藝評家論述塗鴉的藝術性,許多新生代策展人,也開始策劃相關展覽,來自底層的文化正逐漸被藝術界正名。
從塗鴉到街頭藝術,從次文化踏入主流,一場體制內外的流動,野生藝術家登堂入室,前進白盒子藝術界。Banksy成名後的街頭,發生了什麼事?哪些藝術家?哪些風格?哪些創作理念正在興起?藝術家如何自我經營?藝術經紀如何介入市場?改變了哪些遊戲規則?作者實地走訪街頭藝術的發源地──英國,以訪談方式傳遞老、中、青三代創作的初衷,一線藝廊經營者的觀點與手法以及英國街頭藝術的發展、文化和整個產業的形成,帶領讀者看見街頭精神的力量與爆發力。
內容節錄:
Paul Insect──單純地在街上玩耍的塗鴉巨星
塗鴉只因開心快樂,就算遇到警察也是難忘的回憶。
在英國,Paul Insect是另一位有名的傳奇匿名塗鴉客。與Banksy同時期開始創作,還一起為著名的塗鴉網路藝廊Pictures on Walls設計骷髏頭咬著兩把刷子的LOGO。許多由Banksy 舉辦的展覽,例如Cans Festival與Santa'sGhetto,他都曾參與創作。就連英國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Damien Hirst也收藏Paul Insect的作品,並在2007年Paul Insect的展覽中也曾公開讚賞,讓Paul Insect因此聲名大噪,許多收藏家與藝術家爭相收藏他的畫作。名氣的增長並沒有改變他,不像其他塗鴉客有具體的人物或風格,人們永遠無法框架他的作品。從90年代便開始塗鴉的Paul Insect,看盡倫敦街頭藝術文化的盛衰與改變。
作者簡介:
許雯捷,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學士,倫敦金匠大學(Goldsmiths, University of London)批判與實踐設計學系(Design and Critical Practice)碩士。曾於倫敦塗鴉藝廊 Lazarides Gallery 實習。因為對塗鴉藝術的熱愛,旅訪歐洲各大城市的塗鴉活動,包含:柏林、布里斯本、蘇格蘭……等。透過翻譯文本以及親身蒐集最新資訊,現自行經營線上誌〈後塗鴉筆記 Double Cheese Double Meat〉。 |
推薦組別 |
書名:藝術的孤獨 |
|
藝術組 |
|
書名:藝術的孤獨
作者:Olivia Laing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16/11/03
推薦人:徐珍娟 |
內容簡介、導讀:
寂寞的意義為何?要是我們不和其他人親密接觸,要怎麼生存?我們是怎麼和他人交流的?科技拉近了人們的距離,抑或只是將我們困在螢幕後方?
Olivia Laing三十五歲移居紐約,發現自己日日夜夜生活在寂寞之中,寂寞帶來的羞愧經驗讓她對寂寞愈來愈感興趣,於是她開始透過藝術探索這座寂寞城市,在不同藝術家的作品與人生間穿梭自如,從愛德華.霍普的《夜鷹》到安迪.沃荷的時光膠囊,從亨利.達格的囤積癖到大衛.瓦納羅維奇的愛滋抗議行動,萊恩進行馳神炫目的偵查,帶我們了解寂寞的意義;作品不僅闡明寂寞的原由,更展現眾人是怎麼抵抗寂寞,重新獲得救贖。
『藝術辦不到的事太多了,藝術不能讓人起死回生,藝術不能修補朋友間的爭執,無法治癒愛滋,無法停下氣候變遷的步調。但藝術仍有出奇的作用,可以用它獨特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協調,即使素昧平生,都能滲透並且滋養彼此的人生。藝術確實能夠營造親密,它有辦法療癒傷口,讓人看清不是所有傷口都需要療癒,不是所有疤痕都醜陋。
寂寞很個人,也很政治。寂寞是集體經驗,寂寞是一座城市。至於要如何在寂寞之中棲息,沒有規則,也沒有必要感到羞恥,只要記得追求個人幸福不能當成藉口,也不能蓋過我們對彼此的義務。在這物化的世界,這個總是猶如地獄、真實而短暫的天堂,我們同舟共濟,我們傷痕累累。最重要的是保持善良、團結、警覺,和一顆開放的心,因為我們從過去經驗學到,感覺通常不會維持太久。
作者簡介:
Olivia Laing是一名備受讚譽的作家兼評論,她的作品登於眾多刊物,像是《衛報》、《觀察家報》、《新政治家》、《弗利斯》等雜誌和《紐約時報》。萊恩參與雅斗(Yaddo)文藝社區和麥克道威爾文藝營(MaDowell Fellow),二〇一四年擔任大英圖書館駐館作家,她第一本著作《沿河行(To the River)》入圍翁達傑文學獎(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Ondaatje Prize)和多爾曼年度最佳旅遊書獎(Dolman Travel Book o the Year)。《回聲泉之旅(The Trip to Echo Spring)》入選二〇一三年柯斯達傳記獎(Costa Biography Award)以及二〇一四年戈登伯恩文學獎(Gordon Burn Prize)。萊恩現居劍橋。 |
推薦組別 |
書名:導演的起點:100位華語電影導演,第一部作品誕生的故事 |
|
藝術組 |
|
書名:導演的起點:100位華語電影導演,第一部作品誕生的故事
作者:程青松
出版社:PCuSER電腦人文化
出版日期:2016/10/20
推薦人:徐珍娟 |
內容簡介、導讀:
100位華語電影導演
100個拍電影的起源
第一手作者論
最貼近真實的創作訪談
沿著點點微光摸索,歷經無盡的徬徨,直至交出宛如面試般的「首部作品」,
以導演之名,放眼世界。
透過本書一窺侯孝賢、楊德昌、魏德聖、王家衛、陳可辛、周星馳、張藝謀、賈樟柯、婁燁……當今華語電影世界的100名導演,與他們的第一部作品。或許當時沒有經驗,但有足夠的激情,回溯過程中與現實層面的拉扯、妥協,資金的調度和挹注,笑談自身的想法與觀眾反應,無所不言,真心吐露的心境轉折,讓我們重新挖掘電影的本質。
獨家收錄★影壇新銳
趙德胤《歸來的人》/錢翔《迴光奏鳴曲》/翁子光《明媚時光》/畢 贛《路邊野餐》/陳建斌《一個勺子》/陳哲藝《爸媽不在家》
作者簡介:
程青松
中國編劇、導演與影評人,《青年電影手冊》主編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。《青年電影手冊》年度華語十佳、中國電影金掃帚獎創辦人。
自1999年起曾多次策劃金雞百花電影節,另籌辦過北大學生電影節、長春電影節等主題晚會,現任職於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。
編劇的電影《電影往事》、《沉默的遠山》、《幸福成本》曾獲得多項國內外電影獎項。
主要著作有《關不住的春光:華語同志電影20年》、《國外後現代電影》、《我的攝影機不撒謊:先鋒電影人檔案》、《看得見的影像》等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