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促進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之互動與融合
本校根據精、勤、公、正校訓,配合國家發展方向與國際產業趨勢,培育術德兼備之優質經建與科技人才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教育使命。因此,本校的通識教育之目標在使學生於專業、實務的學術領域外,也能夠深切體認關懷社會、尊重生命和協調自然的人性本位。更言之,藉由通識教育的統整性格,深植學生的基礎中文、溝通與表達能力、外語能力、開拓國際視野、廣博史觀、跨域邏輯思維與科學,培養其公民法治素養與道德、人文藝術涵養,以形塑其人格特質、抗壓、團隊領導與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。 |
二、從基礎/核心通識到知性/分類通識之深化
通識課程規劃學分計32學分,分為基礎通識課程,是從核心通識概念規劃中文、英文、歷史、憲法、環安衛與自然災害、職場倫理與就業力、服務學習等課程,目的在建立學生基礎文理知識;在知性通識/分類通識課程,則採通識多元論與進步論,分別開設人文、社會與自然科學等領域課程,並務求課程符合通識/全人與專業之統整、融貫精神。課程規劃除著重基礎通識之知識能力培養外,亦從多元性之知性通識課程予以深化,培養學生跨域思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,避免通識教育流於課程累積或知識割裂之弊。 |
三、推動語文、文史、藝術與就業力之特色組織
本中心除妥善規劃通識課程與精進教學,使人文通識精神普遍於校園環境,成為本校為全人、數位大學之重點特色外;另又於中心內部設立三特色組織,協助推動英語、文史藝術、職場倫理與就業力,以培養學生兼具人文與科技素養,包括:
(1) 設立英語教學中心:規劃並推動本校師生提升英語策略,推動國際交流活動,開拓師生國際視野,並結合語言自學暨檢定中心資源,提供線上自測系統與英語互動練習軟體,使學生了解自我英語能力各項優缺點,進而從各個面向提昇自己的英語能力。
(2) 設立桃園文史工作室:結合國文組、歷史組、藝術組教師及桃園地區文史工作者,發展校際交流和鄉土文化,如舉辦台灣文化學術系列講座及推廣、投入研究/社區,如桃園縣志-人物志、賸錄志編纂、觀音鄉「古蹟、歷史建築及聚落」調查等桃園文史活動。
(3) 設立職涯諮詢輔導室:結合職教組及其他各組領域教師,提供學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、職場現況與就業資訊。
發揮音樂教室與藝術教室功能:定期辦理音樂藝術教師與駐校藝術家之音樂藝術活動,結合校內音樂性社團與創意藝術中心的展示活動,提供學生接觸音樂藝術的機會,培養其人文氣息。 |
四、妥善規劃通識空間資源與環境:
語言自學暨檢定中心:
(1)語言教學區(C101): 60座,除具備一般語言教室功能外,並提供語言自學暨外語檢定功能。
(2)自學檢定區(C102): 50座,語言自學區除具備一般語言教室功能外,亦引進新一代語言學習系統,結合多媒體、網路、電腦等設備,融合語言教室與電腦教室之教育功能為一體,提供完善的語言學習環境;並提供各項語言學習教材、DVD外語影片、互動式英語教學軟體,線上檢測模式,透過多元化自修學習機制,以深植語言潛力;未來將研發線上自測題庫、英語網路互動平台,並陸續引進全民英檢模擬題庫,托福測驗題庫等,以利學生瞭解自我英語程度,提昇英語聽說讀寫之能力。
(3)美式家庭情境教學教室(C103): 提供語言研討、小組討論、小班教學及各種語言演講、藝文等活動。
(4)寫作閱讀區(長廊): 提供師生寫作及閱讀外文書籍場所。
T201音樂教室:
萬全大樓T201教室,120人座,配合通識課程教學,舉辦音樂賞析、學術研討、演講、座談等活動。
T202藝術教室:
萬全大樓T202教室,120人座,配合通識課程教學,舉辦專題座談、學術研討及演講等活動。
桃園文史工作室
本組織之工作核心以桃園文史研究為主軸,此外亦支援中心辦理各項活動。例如『戀戀桃仔園-桃園文學與歷史學術研討會』、『台灣文化學術系列專題講座』等活動。同時,為充實本單位資料庫,俾利桃園文史研究,本工作室已透過各種管道徵求地方文史資料,目前計典藏各地方文史叢書400餘冊及日治時期珍貴台灣史料300餘件。
游泳池:
以目前校內現有水上運動場地,納入有關水域運動之學習內涵,強化水上運動之教育功能。 |